服務熱線:
022-23719069
散煤污染治理需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京津冀區域散煤治理規劃與技術對接專題會議在京召開
2017年6月12日,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在京成功舉辦了國際清潔技術峰會暨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第二屆年會—京津冀區域散煤治理規劃與技術對接專題會議。會議旨在聚焦“十三五”散煤治理目標和要求,調動環保技術國際智匯平臺(3iPET)資源,探討京津冀區域散煤治理政策和技術,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
會上,北京市環保局等京津冀地區代表介紹了京津冀地區的散煤治理工作進展、2017年工作目標和具體任務以及主要政策措施。代表們建議散煤治理應加強劣質煤源頭管控,加大對節能建筑推廣、煤改電、煤改氣、煤改新能源等政策的扶持力度,減少地方政府補貼負擔。能源、建筑、環保部門的代表及瑞典、意大利、韓國企業分享了清潔燃料配套節能環保爐具、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及太陽能集熱、光伏發電系統、空氣源熱泵、熱電聯產換熱等技術應用案例。會議通過跨部門、各省市及國內外代表間的互動交流與研討認為,散煤最終將因地制宜被電能、天燃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替代,但這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過渡階段治理散煤關鍵在于堅持采取建筑節能、優質煤替代、集中供熱替代、使用節能環保型燃煤爐具等多措并舉,同時保障優質煤和潔凈煤的供應,提高煤炭質量,劃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等。會議的成功召開為下一步京津冀地區開展散煤治理規劃和清潔技術替代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對外合作中心舉辦“自然資本核算研討會”
2018年6月28日,對外合作中心在環境國際公約履約大樓舉辦了“自然資本核算研討會”。來自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下屬研究機構及中國科學院、大學及世界自然資本聯盟、世界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際組織,以及開云集團、伊利集團等企業代表約11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研討會上,對外合作中心和有關專家分別介紹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伙伴關系聯盟”籌建情況、《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參會計劃、我國將主辦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情況、自然資本核算體系框架和案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發展及應用、環境損益影響評估等。參會人員踴躍提問,討論熱烈。
研討會落實“十九大”及“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精神,順應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趨勢,推廣了管理自然資本的有效工具,激發了各利益相關方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情。自然資本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自然資源及其所處的環境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夠產生自然資源流和服務流的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