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工行業安全事故次數的日益增長,加強企業的安全管理尤為重要,RTO 作為許多企業在廢氣治理時的首選設備,但許多廠商或企業安全經驗匱乏,導致了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
VOCs技術選擇不合理,引發安全事故
近年來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大多與企業的 VOCs 技術選擇不合理,違規操作、安全生產監管不力有關。一般廢氣焚燒裝置投資較高,企業一般不會配備多套焚燒裝置,而匯總后的廢氣種類多,成分復雜,產生源頭多。絕大部分化工 VOCs 都是易燃易爆氣體,不要盲目選擇治理技術工藝,根據廢氣的成份,濃度,濕度,風量,含塵量等做合理選擇,要客觀認知每項技術的工作原理和安全預防措施,而且每一技術本身都不是萬能的!
VOCs去除概況
石油化工過程以及各種使用有機溶劑的行業,如噴漆、印刷、制藥、煤化工等行業排放的最常見的污染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目前已經成為環保行業去除的焦點。該類化合物多數具有刺激性氣味和毒性。部分已被列為致癌物;多數VOCs氣體易燃易爆,對企業生產安全造成威脅。
由于VOCs的危險性,許多國家頒布法令對VOCs排放進行了管制。歐美國家于20世紀90年代前后,對所有使用有機溶劑的地方都規定了排放要求。美國1990年提高了廢氣排放標準,將工業生產中的189種污染物列為有毒污染物,其中大部分為VOCs。我國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要求對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有毒氣體進行凈化處理,對可燃性氣體要回收利用;我國的《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規定了33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標準,將大部分的其他揮發性有機物按非甲烷 類烴來處理,并規定了統一的排放標準(<l20mg/m3)。
去除工業廢氣中VOCs的方法也可以分為破壞性方法和非破壞性方法兩類。破壞性方法如熱氧化法,將VOCs氣體轉化成CO2和H2O;非破壞性方法即回收法。常用的回收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離法等。而破壞法中利用RTO焚燒爐(蓄熱式熱氧化爐)去除VOC已經越來越成為主流工藝。
RTO工作原理
蓄熱式熱氧化器的工作原理是:有機廢氣經預熱室吸熱升溫后,進入燃燒室高溫焚燒(升溫到 800℃),使有機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經過另一個蓄熱室蓄存熱量后排放,蓄存的熱量用于預熱新進入的有機廢氣,經過周期性地改變氣流方向從而保持爐膛溫度的穩定。RTO裝置有兩室、三室以及多室裝置,兩室RTO焚燒爐裝置VOCs的去除率在95%~98%,三室RTO裝置VOCs去除率可達到98%以上。
近幾年,隨著環境保護上有機廢氣(VOCs)排放要求的提高,RTO技術在有機廢氣回收治理方面越來越普遍,目前在石油化工、化學制藥、噴漆房、油漆和涂料生產、化學品制造行業已得到廣泛應用。RTO技術為有機廢氣治理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為化工、醫藥等間隙生產企業的有機廢氣回收治理開啟了新的篇章。
從首臺RTO焚燒爐投入運行至今,已近40多個年頭。自20世紀90年代后RTO得到了長足發展,幾乎取代了經典的熱力焚燒裝置,并且在絕大部分有機廢氣凈化技術領域內占據著主導地位。由于各類企業基本情況差異較大、目前RTO應用上的局限性、以及RTO廠商和企業缺乏安全方面設計等原因,在投入生產使用后,由于各種原因已發生了生產安全事故,比如江蘇某化工企業RTO凈化系統在2015年3月8日9時43分和3月27日3時20分兩次發生了爆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聚合物多元醇車間引風機損壞,現場儀表燒毀,RTO部分裝置損毀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100余萬元。
事故原因案例分析
某企業 RTO 焚燒爐排放口爆炸可能原因:有機廢氣排放濃度短時間內超高(超過了設計上限),導致燃燒室內溫度急驟上升、尾氣溫度超高,在聯鎖切斷有機廢氣進氣后從旁路直接排空,因直接排空管線與尾氣放空管為同一管線,高溫尾氣與高濃度有機廢氣直接混合,導致放空尾氣管發生爆炸,同時由于廢氣 進氣管線未裝阻火器,爆炸回火導致進氣管線內著火。
某企業發生火災的可能原因:RTO 運行在正壓狀態下,導致切入廢氣時,燃燒 室內高溫氣體回流引起 PVC 管道(阻燃,著火溫度為 256℃左右)著火燃燒, 進廢氣管線未安裝阻火器,導致火勢往上游漫延。
某企業重油儲罐著火可能原因:生產裝置廢氣與儲罐廢氣管線匯合后進 RTO, 在 RTO 引風機故障情況下,生產裝置高濃度氣體倒竄進入重油儲罐,高速氣體 產生靜電導致儲罐內氣體著火。
來源:網絡,VOCs減排工作站,專一環保再編輯。免責聲明:所載內容、圖片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及單位/個人投稿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